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前中古文學批評專題
Chinese Pre-mediaeval literary Criticism (seminar)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鄭毓瑜 
課號
CHIN7325 
課程識別碼
121 M099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中文研討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1678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培養閱讀與詮釋古典文學批評文獻的能力,尤其以文學批評術語為主的討論 

課程目標
培養學生閱讀與理解原始文獻的能力;提出研究課題與尋求解決的能力;學習並熟悉學術論文書寫模式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以專題討論方式進行,修習本課程必須課前預習相關資料,以參與課堂討論,並於期末繳交相關於課程主題的學術論文初稿一篇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1.余英時 1980 《中國知識階層史論》,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
2.徐復觀 1976 《兩漢思想史》,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。
3.楊儒賓 1996 《儒家身體觀》,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。
4. 葛兆光 1998 《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、思想與信仰世界》,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。
5. 葉舒憲 1994 《詩經的文化闡釋──中國詩歌的發生研究》,武漢:湖北出版社。
6. 蔡英俊 1986 《比興、物色與情景交融》,臺北:大安出版社。
7.柯慶明、蕭馳編 2009 《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》,台北:台大出版中心。
8.鄭毓瑜 2005 《文本風景──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》,臺北:麥田出版社。
 
參考書目
同上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口頭報告 
40% 
 
2. 
期末論文初稿 
6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0  「文」的概念體系 
第2週
9/17  「文」的概念體系 
第3週
9/24  「文」的概念體系 
第4週
10/01  早期「抒情」說

1. 楊儒賓著《儒家身體觀》〈導論〉(臺北市: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籌備處,民88[1999])
2. 鄭毓瑜著《文本風景》〈身體時氣感與漢魏抒情詩〉(臺北市:麥田出版,2005)
3. 鄭毓瑜著《引譬連類》〈體氣與抒情說〉(台北:聯經,2012.09)

 
第5週
10/08  早期「抒情」說 
第6週
10/15  早期「抒情」說 
第7週
10/22  因公出國,請公假一天  
第8週
10/29  淡江大學法文系蔡淑玲教授演講 
第9週
11/05  「比興」與「賦誦」 
第10週
11/12  「比興」與「賦誦」 
第11週
11/19  「感物」與「形似」 
第12週
11/26  「感物」與「形似」 
第13週
12/03  「引譬連類」與「物」體系 
第14週
12/10  「引譬連類」與「物」體系 
第15週
12/17  「引譬連類」與「物」體系 
第16週
12/22  期末報告對談 (因12/31調整放假,補上班上課) 
第17週
12/24  期末報告對談 
第18週
1/7  期末考試(沒有期末考,當天不上課,請來校繳交期末報告)